吴起的介绍
吴起担任西河郡守期间,向子夏学习儒家思想, 并改革魏国兵制,创立武卒制。 吴起担任西河郡守期间,为抵御秦国的进攻,修筑了吴城(今山西省孝义市西南)。前389年,秦惠公出兵五十万攻打魏国的阴晋。
吴起(前440年-前381年),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,兵家代表人物。卫国左氏(今山东省定陶县,一说山东省曹县东北)人。
吴起是卫国人,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,兵家代表人物。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,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,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。在楚国时,辅佐楚悼王主持变法。
吴起个人简介 吴起(公元前440年-前381年),卫国左氏(今山东曹县)人,姜姓,吴氏,名起,是战国初期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,同时他还是兵家著名的代表人物,著作有《吴子兵法》与孙子齐名,被称为“孙吴”。
吴起是怎样治军的
吴起治军以身作则,“卧不设席,行不骑乘,亲裹赢粮,与士卒分劳苦”。野营时,他仅以树枝遮顶,稍避霜露,不搞特殊。吴起带兵能“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”,因而深得军心。
吴起治军号令严明,军纪森严,赏罚严明,任贤用能。尤为难能可贵的是,他处处以身作则,为人表率,和普通士兵吃相同的饭菜,穿一样的衣服,行军时不骑马,不乘车,背负干粮,坚持与士卒一起步行。
在政治军事并重的前提下,吴起更重视政治教化, 用道义礼仁治理军队和民众。 吴起还从战争起因上将战争分为义兵强兵刚兵暴兵逆兵等不同性质,主张对战争要采取慎重的态度,反对穷兵黩武。
内修文德,外治武备。根据《吴起兵法治军思想》可知:五子治军思想的核心是“内修文德,外治武备”的战略思想,他强调搞好国内政治,“教百姓,亲万民”,修德行仁达到国家和军队内部的协调统一。
《吴子》提出治军的标准是父子之兵,这实际上就是要建设一支内部团结一致能战能守的军队。这样的军队吴起认为可以投之所往,天下莫当。简募良材。《吴子》提倡组建特种精锐部队,以防备突然事变的发生。
《吴子》把战争的起因归结为五种:一是争夺名位,二是掠取利益,三是仇恨的积累,四是内乱,五是饥荒。根据这一基本判断《吴子》对战争进行了具体的分类,它将战争分为五类,即义兵强兵刚兵暴兵逆兵。
楚国凭借吴起变法仅仅一年就强势崛起
战国时期的所有改革家,李俚也好,商鞅也罢,包括不算有名的申不害,所做的工作说到底都是为国家战争机器服务的。吴起变法既然已有成效,楚国军队也就跃跃欲试了。楚国的最大敌人当然是强大的魏国。
楚悼王听说吴起之才,于是授予楚相之位,让他负责楚国的变法。仅仅一年时间,楚国国力大增,向南征服百越,向被攻占陈蔡二国,随后又迫使三晋退兵,一时间“兵震天下,威服诸侯”。
吴起变法是战国初年楚悼王当政时,于公元前386年-前381年,任命吴起(前440年-前381年)为令尹,对楚国政治法律军事等实行改革的变法运动。公元前381年,楚悼王去世,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攻打吴起。
战国吴起是怎样一个人
吴起是一个文武双全,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人,曾经有人说得吴起者得天下,说明他的能力非常强,但这个人非常自我,冷酷无情,后人对他的骂名也不计其数,最后的结果也不好。
吴起是一个对功名利禄十分在意的人,他人生的目标就是做官打仗,在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之后也确实达到了心中所愿。
不甘居于人下,想做人上人;希望通过对君主的辅佐,即巩固皇权翦除贵族势力,获得权力。为达目的不择手段,亦勤勉好学,颇有谋略。
吴起改革的具体措施主要是什么
担任令尹后的吴起在楚国国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,具体措施有:制定法律并将其公布于众,使官民都明白知晓。凡封君的贵族,已传三代的取消爵禄;停止对疏远贵族的按例供给,将国内贵族充实到地广人稀的偏远之处。
吴起来自魏国,其变法措施也如同魏国李悝变法,因而吴起变法,实际上是在新兴政权主持下的一次具有封建性质的改革。正因此,所以变法雷厉风行,立竿见影,取得了显著的成效。
吴起变法 吴起投奔楚国后,楚悼王任命吴起为宛城太守,一年后升任令尹。担任令尹后的吴起在楚国国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,具体措施有:制定法律并将其公布于众,使官民都明白知晓。